從WCAG 2.0到2.2──無障礙標準的「進化史」與在地法規對照

Uiux

為何還要再談「無障礙」

「做完 RWD 就算無障礙了吧?」——這是在許多專案 kick-off 會議裡最常聽見的誤解。事實上,無障礙(Accessibility, a11y)不是 UI「漂亮」與否的問題,而是資訊能否被所有使用者感知、操作、理解並在各種裝置上穩定呈現的基本權利。國內外法規近年頻頻更新,就是要把這四大原則(POUR)落實到網站與 App 生命週期的每個環節。

國際標準演進時間軸

年份

版本

關鍵里程碑

核心精神

1999

WCAG 1.0

首度提出「優先等級」概念

以 HTML 為主的網頁可及性

2008

WCAG 2.0

轉為「POUR」四原則、三等級 (A/AA/AAA)

技術中立、適用多媒體

2018

WCAG 2.1

17 條新成功準則,擴充行動情境

更重視觸控、視窗大小、輸入方式

2023

WCAG 2.2

新增 9 條成功準則,並淘汰 4.1.1 Parsing

聚焦鍵盤焦點、拖曳手勢、可認證驗證等 w3.org

WCAG 2.2 的 9 條新成功準則速覽

  • 2.4.11/12 焦點不被遮蔽(AA/AAA)
  • 2.4.13 焦點外觀(AAA)
  • 2.5.7 拖曳動作(AA)
  • 2.5.8 目標尺寸(AA)
  • 3.2.6 一致性協助(A)
  • 3.3.7 重複輸入(A)
  • 3.3.8/9 可存取驗證(AA/AAA)

小結:2.2 把「焦點可見度」和「可完成驗證流程」列為重點,回應 App 與 MFA(多因素驗證)普及帶來的新挑戰。

在地主法:數位服務無障礙規範 2.1 版

臺灣現行「數位服務無障礙規範 2.1」於 2021 年公布,沿用 POUR 架構並整合 61 條成功準則(含 2.0/2.1 內容),同時搭配「行動化應用軟體無障礙檢測指引」的 13 大測項(AT → CP)。它也是政府標案驗收時的法源依據;開發團隊拿到案子若未符合 AA 等級,將無法取得標章。

參考資料:

accessibility.moda.gov.tw

accessibility.moda.gov.tw

WCAG 2.2 × 臺灣 2.1 對照速查

類別

WCAG 2.2 新增成功準則

台灣 2.1 對應條文/檢測面向

備註

焦點可見度

2.4.11 / 2.4.12 / 2.4.13

FC 焦點測試

2.1 版要求焦點順序正確,但對「外觀」未明列;建議比照 2.2 對比度與邊框寬度指標

觸控手勢

2.5.7 拖曳動作

TS 觸控操作

本地指引已規定須提供非拖曳替代方案,與 2.2 精神一致

目標尺寸

2.5.8 目標尺寸

TS、AD 可調式設計

2.1 僅以最小點擊區 45 × 45 px 為例;2.2 則量化至 24 px 並列例外情境

協助一致性

3.2.6 一致性協助

ST 結構

國內尚無明確條文;建議在資訊架構審查時檢核

重複輸入

3.3.7 重複輸入

FM 表單

2.1 版同樣要求「自動帶入」或「複製貼上」以減少重填

可存取驗證

3.3.8 / 3.3.9 驗證

NT 通知 + CP 相容性

2.1 著重「非文字 CAPTCHA」,2.2 進一步要求替代機制與輔助設備相容

解讀:國內 2.1 版大方向已涵蓋 2.0/2.1 精神,但在「焦點外觀」與「可存取驗證」的細節尚待與 2.2 接軌。若你正準備政府標案,提前對齊 2.2 可降低未來改版成本。

開發流程如何落地新標準

  1. 需求階段
    • 將 WCAG 2.2 新增 9 條列為「硬性 acceptance criteria」。
    • 釐清客戶標章等級(通常是 AA)。
  2. 設計階段
    • Figma 內建焦點框參數;元件庫預設達 3:1 對比。
  3. 前端開發
    • semantic HTML、ARIA;用 CSS :focus-visible 強化焦點外觀。
    • 為拖曳操作加上鍵盤替代(例:space + 方向鍵)。
  4. 自動化測試
    • Lighthouse + axe DevTools 每次 PR 觸發,確保無 Regressions。
  5. 手動驗證
    • 交叉測試 VoiceOver / TalkBack 操作。
    • 表單驗證流程以單指操作 + 螢幕閱讀器全程通關。
  6. 驗收與維運
    • 依「行動化應用軟體無障礙檢測指引」13 項跑完整 checklist。
    • 重大改版須重新送測標章,並更新法規 mapping。

對政府標案PM的提醒

  • 招標文件引用:務必明列「WCAG 2.2+數位服務無障礙規範 2.1」,並以 AA 作為驗收標準,避免驗收時標準不一致。
  • 預算分配:提早編列「無障礙測試/輔助科技實機驗證」的工時,否則後期修正成本至少翻倍。
  • 文件交付:產出《無障礙測試報告》、《使用者手冊(無障礙操作章節)》與改版 SOP,確保後續維護團隊能延續。

無障礙不是「加值服務」,而是公共數位產品的基本門檻。

趁WCAG 2.2與本地2.1指引尚未完全對齊前,率先導入新準則,能讓你的網站或App在標章、SEO、使用者體驗三方面一次到位。下一篇,我們將深入13大檢測面向,示範如何把這張合規藍圖寫進CI/CD,敬請期待!

分享於 Facebook
分享於 Threads
分享於 X
Related posts